呂梁概覽
魅力呂梁
崛起呂梁
圖說呂梁
呂梁介于北緯36°43'~ 38°43',東經110°22'~112°19',因呂梁山脈縱貫全境而得名,東西最大寬度14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220公里,周邊界限總長954.3公里。呂梁位于山西省中部西側,東部緊鄰太原市、晉中市,西隔黃河與陜北相望,南部、北部分別與臨汾市、忻州市接壤。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3.5%,耕地面積788萬畝。1971年5月,組建呂梁地區,2004年7月,正式撤地設市?,F轄1區(離石)2市(孝義、汾陽)10縣(交城、文水、交口、石樓、中陽、柳林、方山、嵐縣、興縣、臨縣),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37.4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98萬人。
呂梁地貌屬晉西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地處晉陜大峽谷,地勢北高南低,至東北方向西南傾斜,一般海拔在1000~2000米,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山區半山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91.8%,森林覆蓋率26.45%。最高海拔關帝山主峰2831米,屬山西境內第三高峰;最低點在石樓縣和合鄉崖頭村黃河岸邊,海拔556米,相對高差2275米;市區海拔920~940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步、光照充足。春季氣候干燥,少雨多風,夏季溫度較高,雨量集中,秋季氣溫下降,氣候涼爽,冬季氣候寒冷,降雪稀少。年均日照時數2487~2872小時,年均氣溫9℃左右,年均降水量僅472毫米,無霜期133~178天。年均水資源總量為14.47億立米,其中,河川徑流量為11.1億立米,地下水資源量為8.9億立米。呂梁市全境均屬黃河流域。境內土壤面積18634平方公里,土壤類型有棕土、褐土、栗褐土、山地草甸土、潮土、黃綿土等。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呂梁境內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春秋屬晉,戰國歸趙,秦漢屬太原郡,隋唐宋元分屬石州、汾州、隰州、嵐州、并州,明清分屬太原府、汾州府。民國時期,設永寧縣,后改離石??谷諔馉幒徒夥艖馉幤陂g,呂梁各縣均屬晉綏邊區行政公署。新中國成立后,境內所轄縣先后分屬興縣專區、汾陽專區、榆次專區、雁北專區。1971年5月組建呂梁地區,2004年7月撤地設市。呂梁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有一代女皇武則天,初唐詩人宋之問,宋朝名將狄青,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諍臣名相孫家淦等歷史人物。近代以來,涌現出紅軍早期領導人賀昌、被毛主席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革命英雄劉胡蘭、“試管嬰兒之父”張民覺、“山藥蛋”派代表作家馬烽、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賈樟柯等杰出人才。呂梁民風淳樸、人民勤勞善良,黃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民俗文化,有臨縣道情,孝義皮影、木偶戲,孝義碗碗腔等地方戲曲,有中陽剪紙、文水鈲子、柳林盤子、臨縣傘頭秧歌等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受晉陜蒙廣大群眾的喜愛。
革命老區,紅色呂梁:呂梁曾是紅軍東征的主戰場,1936年2月至5月,毛澤東、彭德懷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鋒軍13000余人,發動了歷時75天的東征戰役,紅軍東征期間,擴軍8000余名,籌集軍費50余萬銀元,紅軍東征成為我們黨由被動到主動的轉折點。曾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東部屏障,晉綏邊區首府,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兩大主力師揮師呂梁,創建了晉綏邊區革命根據地,呂梁所轄區域成為晉綏邊區革命根據地的腹心地帶,成為華北、華中、華南等革命根據地同黨中央聯系的唯一通道,成為陜甘寧邊區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天然屏障。曾是中央后委機關所在地,1947年3月,葉劍英、楊尚昆等率中央直屬機關5500余人,抵達呂梁臨縣三交鎮,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員會,統籌中央的后方工作和參謀工作,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堅強有力保證。山西第一支工農武裝—中國工農紅軍晉西游擊隊、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中陽縣蘇維埃革命委員會均誕生于呂梁。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鄧小平、賀龍、葉劍英、楊尚昆、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呂梁生活和戰斗過;以1955年授銜為依據,十大元帥、十位大將、三十多位上將均在呂梁留下戰斗生活的足跡。1925年,呂梁第一個黨組織—汾陽特別支部創建。革命戰爭年代,呂梁人民養兵十萬、犧牲一萬,孕育了呂梁精神、晉綏精神、胡蘭精神等紅色文化,留下了晉綏邊區政府舊址、中央后委舊址、紅軍東征紀念館等紅色遺址,《呂梁英雄傳》就是呂梁人民不畏犧牲、獻身革命的真實寫照。
資源豐富,優勢明顯:呂梁已探明40多種礦產資源,煤、鐵、鋁資源儲量大、品位高。全市含煤面積1.14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4.3%,保有儲量420多億噸,其中主要產于呂梁、被譽為“國寶”的4號主焦煤儲量達114億噸。鐵礦石保有儲量13億噸,占全省的34.6%。鋁土礦保有儲量6.49億噸,占全省的45.7%。呂梁還是全國著名的白酒、紅棗、核桃、小雜糧生產基地,汾酒、竹葉青兩大白酒品牌馳名中外,是全國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境內有文物古跡590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處,省級以上自然風景區5處,方山縣北武當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臨縣磧口古鎮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交城縣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樓縣天下黃河第一灣、佛教凈土宗祖庭玄中寺、中華名酒第一村汾陽杏花村、離石區“華北第二草原”西華鎮、離石區“華北第一險洞”白馬仙洞等一大批旅游景區享譽國內外。近年來,隨著太中銀鐵路、青銀高速、太佳高速、西縱高速、環城高速、太興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呂梁機場開通北京、上海、西安、廣州、蘭州、成都、天津、呼和浩特、重慶、大連、鄂爾多斯等城市的航線,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的立體化交通網絡體系基本形成,特別是隨著中南出海大通道27個戰略裝車點的陸續建成,區內大宗物資可直達日照港口、聯通全國各地,呂梁區位優勢開始凸顯。
產業多元,潛力巨大:近年來,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面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71.3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2021年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31.78億元,比上年增長23.78%;2021年全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51元,比上年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4元,增長10.3%。2004以來,我市三次產業比例日趨合理,2021年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071.4億元,同比增長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增加值104.8億元,同比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1351.4億元,同比增長10.1%。全部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63.7%。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第三產業增加值615.2億元,同比增長8.2%。三次產業占比為5.1%、65.2%和29.7%,分別拉動全市經濟增長0.45、5.91和2.84個百分點。
改善民生,社會和諧:堅持教育優先戰略,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2021年末全市共有幼兒園793所,小學486所,普通初中210所,普通高中44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9所,普通高等學校1所。2021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4339個,床位16922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6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4個。全市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9075人。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3225人,其中,農村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3026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技術人員877人,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技術人員1405人,婦幼保?。ㄋ?、站)衛生技術人員643人。2021年末全市有體育場8個,體育館3個。全年全市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金牌2枚。全年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125萬人,開展全民健身項目37項。全年全市銷售中國體育彩票3.13億元,增長133.34%。近年來,先后推出《劉胡蘭》、《廉吏于成龍》、《杏花酒翁》、《遼國公主》等一批高質量劇目,《劉胡蘭》獲得文化部“文華劇目獎”。全市共有141個項目入選國家、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中,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的項目15個、列入省級保護名錄的項目52個。汾陽、孝義先后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市 ,汾陽市、中陽縣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當前,呂梁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呂梁熱情歡迎各方有識之士投資興業、共創輝煌。